同人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论 > 第一节 民族传统体育美的产生机制及形成

第一节 民族传统体育美的产生机制及形成(1 / 1)

第一节 民族传统体育美的产生机制及形成

民族传统体育在内质上趋向于艺术,一方面表现为自身内容和风格的高度艺术性,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和其他艺术的高度融合,这一切使民族传统体育美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引人人胜。

一、民族传统体育美的产生机制1.民族传统体育美产生的物理价值因素人类之所以具备这样而非别样的物理结构,归根到底是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客观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如果我们从审美本体角度讲,既然人类若干准审美快感所产生的原因只能从人的肌体物理结构去解释,那么这种结构对准审美关系的制约性发生意义便是不可忽略的。譬如:“对称”以及与“对称”相关联的“均衡”,几乎是所有形式不可缺少的结构因素,其原因在于人自身结构的对称性。如果说,欣赏对称的能力或需求只是自然赋予的,那么,客体对称的审美价值则是由于适应并满足人的这种能力或需求而获得的。格式塔心理学派用主客体的同构说来解释审美性质的根源和来由,指出一定的形式结构,是因为同构感应,引发人们特定的知觉情感,从而具有审美素质。

2.民族传统体育美产生的生理本能价值因素所谓本能,无非是人类作为动物物种为保存个体生命和延续种属生命而产生的那些基本生物机能和生理需求。作为生物体,生存是人的最高目的,生命对于人是最珍贵的价值存在,人的一切生理活动、一切心理或社会活动都直接、间接地基于本能生存需要。

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对人类来说既具有本原的审美价值,又是若干审美价值的本原,由此所原生和衍生出的审美价值因素自然是广泛存在的。例如,我国古代体育在实质上是对人体力量、技巧和健美的追求,这已成为华夏人生活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吏部取人的标准是身(体貌丰伟)、言(言词辩证)、书(书法道美)、判(文理优长),将体貌丰伟放在首位。唐代造型艺术中的妇女都是体态丰盈、端庄秀美;男子则如赳赳武夫,体格强壮、风度翩翩,给人以健壮丰美之感。这些对生命的崇敬皆获得了本原性审美价值。

3.民族传统体育美产生的生理潜能价值因素在这里所说的“潜能”指存在于人类遗传生理结构中,不具有直接生理内驱力性质的潜在的生理需求或偏好感受能力。人类的这种先天好感倾向及感受能力并不一定被主体所感受,甚至终生未被“唤醒”,但它却同样是一种客观存在,客体因适应这种潜能需求而获得的审美价值,即生理潜能审美价值。

具体说,属于这种潜能审美价值的客体因素有色彩、图案及旋律等等。人类之所以对色彩、图案、旋律有天赋的欣赏能力和喜爱倾向,几乎可以与因性选择形成的“第二特性”感应本能相媲美,是由于人类的动物祖先在物种进化过程中,把低等动物的这种本能生理机制遗传承接下来,变成一种潜能,一种与种族生存无直接关系的潜在机制。影响或制约人类或个体主体对潜能发掘、表现或激起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文明科学进步的程度与个体文化的生存环境;一方面则是主体包括“类(人种)”主体与个体生理及文明文化素质之差异。人类从自身潜能中所可能发掘出的感受能力几乎是无限的,而这既造成了审美主体的巨大差异性,又造成了潜能审美价值的相对性与丰富性。

4.民族传统体育美产生的似本能价值因素所谓“似本能”需求,指在生物本能之上、有意识介入的某些源于但又超越生理生物水平的心理——动物(高等动物)需求,以及相应的类似本能的无条件心理反应机制。它主要包括人类的模仿习惯以及对刺激、游戏的需求等模仿作为对其本能的无条件反射行为的补充,目的就在于使 机体较快地适应生存环境的要求,其生理或动物学的意义是很明显的。例如,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很多技能、技术的练习形式集中地表现在模仿劳动的各种游戏中;许多体育用品,如弓箭、标枪、石球、船等,直接就是劳动工具或武器;许多运动技能,如跑、跳、投掷、攀爬、游泳、划船、格斗等,直接就是生产和军事技术。体育的起源,就是从大量的生产劳动和自然动作中分化、提炼出一些有助于发展身体技能和能力的动作或练习而开始的。关于“模仿”的审美标准,既然模仿已演化为“似本能”需求,它显然没有某种绝对的“类”尺度了,但大体说来,近似的标准却仍然是有的,那就是“像”

或形似或神似,像就是美,歪曲形象、走样则为丑。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尺度仅仅适用于“似本能”模仿行为,包括某些对艺术模仿行为本身的评价,而不包含对模仿技能的评价,就如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表层结构所具有的鲜明节奏感:身体忽如兔走鹰飞,又如燕子抄水。讲求“动如涛、静如岳、行如风、站如松”,从其深层结构上讲,要求形神兼备,一招一式、一拳一脚都讲求动静结合、虚实相应,并且要求全神贯注,容神于形中、化形入神里。

二、民族传统体育美的形成民族传统体育美是伴随着民族的形成、发展而产生的,它是各民族为劳作、为征服自然、维护自我生存、强化自我形象而不断创造的智慧的结晶。在人类的早期,各族先民为了猎取食物,从实用目的出发,打制各种石器,掰折成合手的棍棒,以此来对付飞禽走兽,采撷木根花果,或奔跑、或跳跃、或投掷、或攀登、或爬越,由此民族传统体育也就有了它最初的萌芽。在漫长的生活斗争和生产斗争实践中,人类对于自身力量逐渐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是那些擅长奔跑、投掷、攀登、搏斗的人就成了人们尊崇的对象,朦胧的体美意识也由此而生。在原始社会的中后期,采猎的食物有所剩余,先民中有了闲散人员——老人和小孩,并开始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传授劳动(采撷、狩猎)技术和健身本领,出现了最早的教育(主要是体育)。在这种(体育)教育中,充溢着对那些尊崇对象的审美评价,再现着前辈(老人)们幸福的回忆和原始人伦关系,值此,教育美和体育美也就伴随着先民的教育活动而产生。

至于其形成方式(途径)则和其他美的形态近同,不外乎是劳动演化、模仿、自由表现或采取游戏、巫术等几种。像源于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的民族体育形式,可以说是劳动方式的再现;源于军事的民族体育形式则多为对动物相争、人与自然相斗的形式的模仿;源于爱情自娱内容的民族体育可说是族民闲暇时的游戏;源于观念意识的则是宗教仪式上巫术形式的转嫁。当然,每一种民族体育的形成,并不一定只基于某一历史内容或某一些形式,它的美也不一定只表现在某一方面,而往往是多种审美观念、美感形式的有机组合,因而每一种体育事项又融合着多重丰富的内涵。就拿蒙古族的“男子三项”之一的摔跤来说,它模仿动物的扭斗,古时习用于部落间的军事战争和狩猎畜牧时征服动物的搏斗,在宗教仪式“祭敖包”上得以存留和发扬光大,同时,它又是蒙古族人民闲暇时游戏演示和性情发泄的方式之一。在这里,它展现了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人与人比武较勇时的意志美、力量美和技巧美,融合着进行时的程序美、环境美、紧张美、庄严美和进行后的轻松美、自由美、荣耀美,体现了蒙古民族的智慧、力量、精神和品格,充分显示出体育美的多重复合性。

民族传统体育发源于族民历史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各民族人民发明了民族传统体育,同时也创造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它带着各民族特有的审美意识、审美标准、审美追求、审美愿望和审美情趣,注入世界体育之林。

三、民族传统体育美的特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决定了它别具一格的美的特征。表 现在:

1.展美形式呈多样性我国历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参赛项目都很多。从宏观上看,其运动项目多,审美的内容和形式必然丰富多彩。在类型上,既有竞技性运动项目,也有表演性和娱乐性运动项目,其美的内容包含有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其展美形式表现在体形美、姿态美、要素形式美、技战术美、表情美、语言美、行为美、服饰美、器械美和环境美等;而从微观的角度看,多数运动项目都表现出丰富的美的内容和多种美的形式。这是近现代体育无可比拟的。如:抛绣球是壮族人民比歌赛智的传统节日“歌迂”中青年人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各地多在春暖花开或秋收季节举行。“歌迂”这一天人们搭起歌棚,在歌棚外面,青年男女身着节日服装,分站两边抛球。绣球是姑娘们亲手绣制的,有方有圆,有八角形、月牙形、鱼仔形、鸭仔形等,内装大米、黄豆、绿豆、沙子等,重约200至500克,绣球外面用各种不同颜色的小块绸布缝制,绣上或画上花草、鸟兽、谷物等美丽的图案,上端有彩绳,底部缀有流苏。它象征着姑娘们的智慧和美貌,寄托着她们的理想和愿望。抛绣球的方法不尽相同,有的竖杆凿孔,竞赛时以抛出的绣球能穿过圆孔为胜,不中为负,而男女各为一方,每负一次被对方俘虏一人,直至一方无人,方为结束。同一个审美过程,其显美形式是多方面的,既体现身体美,又体现饰物美;既体现竞技美,又体现娱乐美;既体现运动素质美,又体现精神美;既体现风情美,又体现环境美。

2.美感丰富呈复合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崇高理想的追求,它与本民族的劳动生产、民间艺术、科学文化、道德风尚、风土人情、乃至除暴安良、保家卫国紧密结合,所展现的特点的多重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美感的复合性。体育美感与民俗情趣交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有不少项目既是竞技、健身、娱乐的形式,又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表达方式,使体育美感与民俗情趣在狂热中交融:苗族的八人秋,壮族的抛绣球,布依族的丢花包,哈尼族的打磨秋,哈萨克族的姑娘追,高山族的背篓球,柯尔克孜族的追姑娘、飞马拾银,塔吉克族的叼羊等均属此类体育项曰。

这些活动既洋溢着体育的竞技美,又体现了纯朴、忠贞的爱情美,也表现了其民俗情趣;既产生竞技的兴味,又获得艺术美的欣赏。

勤劳勇敢的民族,以其聪明才智,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创造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也创造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传统体育,并使文艺与体育天然和谐地统一,形成了既有竞技魅力和艺术情趣的竞技性传统体育,又妙趣横生、万众喝彩的娱乐性体育,使竞技者、观赏者获得复合的美的享受。如满族运动员表演的二贵摔跤,一人模拟两人的摔跤动作,栩栩如生,赢得大家的喜爱。美感呈持久性:民族传统体育自产生以来,都有着传统的延续、继承。许多优秀项目经过几千年、数百年的精选、提炼,世代传播,魅力无穷,深受群众的喜爱,其活动内容、方式对于本民族来说是公认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男女老少均能参与,同享欢乐,长盛不衰,源远流长。富有创造美:我国民族在劳动中创造了体育,也创造了体育美,使生活体现出更高的文化性和审美的情趣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凝聚劳动色彩的越多,其创造性越强,如轮子秋、打扁担、骑射、射击、射箭、射弩、赛马、武术等项目均与生产劳动紧密联系。土族的大车,生产时搞运输,休息时横过来便成为传统体育运动——轮子秋,竞赛者在高速轮转后下来还能唱歌,才算胜利。又如转山活动,一来互相了解乡情、庄情、丰收情;二来把生产、民俗和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了体育的内涵及艺术色彩。这种创造性,不断地丰富了体育的内涵,革除封建陋俗,充实新的内容,弘扬健身、健美价值,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目标。

最新小说: 我在爱情公寓搞事业 神界三万年 刀鬼 冷傲太子狂宠妻 我的身体里怎么有一个BOSS 雾谷伯爵的万事屋 斗破从云岚宗开始 关于我家老婆是狐妖这件事 南无迪迦牟尼佛 这忍界姓奈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