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唐太宗的枕边书:梁言《群书治要》 > 《群书治要》之管仲的谋略管理之道

《群书治要》之管仲的谋略管理之道(1 / 1)

《群书治要》之管仲的谋略管理之道

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思想家。管仲学贯古今,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一举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历史上对于管仲如何帮助齐桓公达成丰功伟业的记载颇多。然而,大贤管仲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主张为何能够帮助齐桓公成为一方霸主?管仲又为何是古代管理学的奠基者?

说起管仲这个人,我常常猜想:为什么中国人把一种东西叫作“管理”呢?为什么用“管”这个字来造“管理”这个词呢?

有人认为,“管理”的“管”其实是指“管仲”的“管”,因为管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管理者。他不是帝王,却担当着一个我们称之为“职业经理人”的角色,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属于CEO(首席执行官)级的人物。将管仲所做的“理”这个事情称之为“管理”,有道理吗?不知道。这有可能是一个民间传说。不过与此相关联的一个词很有趣。比如,“墨守成规”的“墨”,是“墨子”的“墨”。“墨守”这个词是有典故的。当年,鲁班要协助某个国家攻城时,墨子曾襄助过守城人。他体恤战士和百姓的生命,邀请鲁班进行一场虚拟的对决。两个人在沙盘上——一个虚拟的战场——展开攻防演绎,如果你这样打,我就这样守;你那样打,我就那样守。后来鲁班说,我打不过你,就撤兵了。所以,“墨守成规”的“墨”,其实是“墨子”的“墨”。中国古代有很多词语,你看着简单,其背后都是有道理的。

管仲早年曾经是一个商人,这一点很重要。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家之间都在竞争。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来说,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什么叫综合国力?以前打一次仗,跟现在不完全一样,那要消耗很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如何让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了之后,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成就霸业的基础。所以,管仲早年经商的这一经验,对于他成为后来的国家的综合管理者、政治管理者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深受启发。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电商时代,互联网成为一个不可遏制的全球趋势。所以当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的森严的管理文化,良好的管理之道会使一个企业形成良性的经营之道,而良性的经营之道就会演化成社会的和谐之道,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种和谐之道同样至关重要。

在家里面,妻子如何才能管理好、驾驭好自己的丈夫呢?前几天,我恰好有机会跟一位前朝皇族的后代——一个经历过很多事情的老太太进行交流。我就问她:前辈,请问怎么才能做一个好女人呢?她说:能够驾驭男人的女人就叫好女人。这话让人觉得既兴奋又脸红,又觉得很粲然。说到“驾驭”二字,什么叫“驾”?什么叫“驭”?你骑着马,喊:驾!它就往前走。吁!

它就停下来。你喊“驾”的时候,一直往前走叫什么?叫“嘚”,所以驾、驭、德被视为三才。什么叫作好女人?就是能够驾驭男人、恩威并施的女人,是吧?怎么成为好男人?好男人完全是由一个有智慧的女人驾驭出来的。从这一点来说,我们都知道,再大的男人都是儿子,再小的女人都是妈,这句话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关于王霸之术,古代很多学者认为,先秦诸子之学博大精深,无出其右,孔孟老庄韩墨亦所不及。管仲这个人在中国古代的确是政治界、经济界的一朵奇葩。我们要向他学习什么?学习两点:、会术数等之外,你还必须是一个哲学家。不像现在,哲学家没什么用武之地。如果你做演员做得非常好,你就不需要成为一个好的哲学家。但是要做一个好的导演,却一定要成为一个好的哲学家,没有哲学思考根基的人不可能拍出真正伟大的电影。在当今中国,我认为最伟大的导演是李安。你看他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他实际上是有一套完整的思维体系的。派是什么?是3.1415926……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无理数。主人公的名字也叫派,其实这是双关,说明人生也是无道理的不循环。这是李安这部电影所展示的核心宇宙观。所以,没有世界观,你连个电影名字都想不出来,更何况拍电影呢。

现代科学的起源来自哲学的假设。在中国古代的诸多学说中,同样存在类似的关于科学的哲学假设。管仲所主张的精气学说就是其中之一。那么管仲的精气学说是如何诠释这个世界的呢?其中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管理之道呢?

钱穆先生曾经说过,这个世界的知识大概可以分成三类: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是由基本的物质构成的,那么这就是一种学说;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是由基本的能量构成的,这又是一种学说;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是由基本的信息构成的,或者是由想象、观念构成的,那就是另外一种学说。所以,引申来看,你会发现,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文化、知识,包括科学都可以被包含在这三大类里面。管仲认为,物质是人世间或者宇宙的最基本的构成物质,但他同时也提到精气学说。“气”是什么?“气”是能量。就是说,基本的物质和能量构成了世间的万物。

管仲将他的哲学思想应用到政治管理方面,就产生了他的政治观。他认为顺民心、利民生应该是施政的一个基本原则。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企业要想做得好,一定要让人民或员工得到好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果都很穷,或者很穷的人超过一定比例的话,这些人的命就贱了,命贱了就会作乱。如果你家里既有一个高尔夫球场,又有三套房子,你当然不可能作乱。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富豪,但只要大部分人都有一亩三分地,都能“老婆孩子热炕头”,他们是绝不会造反的。所以管仲认为,施政一定要利民生。只有人民的生活比较富裕,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其次,施政要顺民心。现在有了互联网、社交网络,有微信、微博,民心很容易被表达出来。那么在古代时,民心是怎样被表达出来的呢?人民的想法怎么样呢?

其实在古代,人们也会编段子,编各种顺口溜,来呈现其生活百态。所以从周朝开始,周王每年都派出几千个采风人士,到民间去收集各种段子。就跟我们现在在微博、微信里面看到的各种段子是一样的。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的段子文学就非常发达了,各种隐喻、官方不让讲的术语,老百姓都能换一个词来讲出来,这种能力也是这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

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以“顺民心、利民生”为原则,“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如果人民能够安分的话,国家就会非常稳定;如果人民乱了的话,国家就非常危险了。其实,今天的企业管理也是如此。如果大家在公司里都很辛苦,公司却没赚什么钱,但是员工还不走,愿意跟着领导者一起往前走,没钱也要一起干,这家公司就是好公司。

如果你天天用各种奖励惩罚措施、绩效考核制度来约束大家,即使公司业绩再好,大家还是纷纷作鸟兽散,那么这家公司将很快倒闭。

在家庭里面也是如此,如果你是妻子,你就要以丈夫为本,丈夫顺了,家庭就能顺;丈夫乱了,家庭就会乱。那么你怎么样理顺丈夫呢?有三个原则:第一,搞定丈夫的身体;第二,搞定丈夫的朋友;第三,搞定丈夫的父子,就是丈夫的爸妈和丈夫的孩子。如果你处理好了与他周围环境的关系,你怎么能搞不定他呢?

管仲还强调民间自治的重要性,你一竿子撸到底地去管理是不行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国家很小,不像现在这么大,人也少,还好管理。但当人一多、土地一大的时候,什么东西都要大老板一竿子撸到底地去管理,那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就要建立一种所谓的分区制度。管仲就建立了“乡里制度”。乡里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让当地人推选出一些德高望重的人,让他们自己进行管理。这种乡里制度就是先秦郡县制的先声,可谓影响广泛,意义深远。你想想看,秦始皇为什么推行了郡县制。其实在秦国还没有统一中国时,他就已经开始这样思考了。

这项制度到今天仍然是中国的管理机制的核心。中国现在有三级管理制度——中央、省、市。其实,省下面有市,市下面还有乡,县乡制度,层层递进,这项制度可以让人们在一个金字塔的序列里面,各安其位。现在,人口流动性比较大,这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建立起一个比较好的环境,让每一个人到了这个地方之后,能够迅速地融入当地的社区,而不成为流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考,也是管仲在民生方面的一些尝试。

另外,管仲还是一个很好的企业家。他首次采用以商利战的方式来制服别国,尤其是对军事训练和兵器的强调。首先你得有钱,你才养得起兵,这些士兵都是老百姓,如果你要他参军,你得让他在当兵的过程当中,比在家里面干活儿收获得更多,否则,你拿鞭子天天催打他也没有用。管仲认为,国家一定要建立起强大的国力储备,你才打得起仗。现在想想看,管理最开始时是什么样的?就是管军队,一个阵营几万人,每个人都要吃饭的,要吃饭就要有米,要有面,最好要炒点儿菜,是吧?还要有油,要生火,那么怎么去安排这些人吃饭呢?军队要打仗,就要有盔甲,要有箭,每一套盔甲都要结实,你想想看,得多贵。在一家小小的诊所里,你给同事做一套制服,布的,都要七八百元钱。那么在古代时,一套盔甲得多少钱呢?你会发现,管仲的确是中国古代非常聪明的人。他在货币政策、价格理论、消费学说、农工商,以及民生、民主主义方面都有很多的论述。

所以说,管仲这个人的思想,是很值得研究的,在《群书治要》这部当年魏征为唐太宗李世民编纂的管理国家的书里面,管仲占了很大的篇幅。与其花钱去读那些所谓的现代工商管理的书,还不如先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优秀管理者是如何管理中国人的。中国人先天的特性,其实这几千年来几乎从未变过。

如果你能明白这种系统化思考的话,你就会发现,很多时候,你遇到一个小人,你应该心生感激。因为没有这个小人,怎么会显得你的品格高尚呢?你认识到这个小人的缺陷,尽量避免自己成为那样的人,从而提升了自身的品德,这就是系统化的思考。

最新小说: 木叶之我的老婆是纲手 人在木叶,强到没边儿 精灵之海盗法典 剑啸山河 我有一本点妖册 废材资质,还好我的功法够努力 快去请山海斗罗 惊异进化论 洪荒:我有亿万只蚊子分身 重生之大医精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