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回道:“兴盛,靠的是经济繁荣;强大,则是靠强大的军事力量,这种军事力量,不一定只是军队数量,更重要的是先进的武器。当初陛下的秦军,之所以能横扫六国,不就是因为秦弩天下无敌么?”
嬴政点点头,十分认同李阳的这翻解释。
这时,李阳却突然叹了口气,道:“只是……如今的大秦,尚连温饱都还没能解决,离兴盛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啊。”
嬴政听到这话,不由眉头一皱,道:“如今轻徭役,百姓可以安心耕种之事,日前各处工程也已停工,灾民们已回乡秋收,至此以后,温饱无忧了才是啊?”
李阳苦笑了一下:“陛下,难道真认为百姓秋收后,便能解决温饱问题了?”
“难道一年之耕作,还不足以维持一年之口粮?”嬴政不解了。
“陛下有所不知啊,秦国的土地,几乎都在分封的新贵手中,天下百姓皆为佃农,靠租种新贵地主家的土地得以生存。一年耕作,若赶上收成好的时候,交完田租,或许能喝上一年稀粥,若是赶上灾荒之年,那便是无活了。”
说到这里,李阳不由担忧道:“陛下你想一下,百姓们赶上收成好的年份,方才能喝上一年稀粥,绝无余粮,一但赶上灾荒,没有了活路,岂不就要造反了?比如数月前的灾荒,就是最好的例子。”
“怎么会这样?”嬴政真的惊了。
这也不怪他会吃惊,因为在他看来,百姓其实都是有自耕地的。
秦国是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的。
很多人不懂,两者之区别。其实,最大的性质,就是奴隶制的基础是由奴隶进行井田制集体生产,而封建制的基础是则是平民一家一户的个人生产。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成千上万的奴隶,通过军功,成功转化成了自耕农,有了自家的土地。
而立了军功的,则是额外封赏了更多的土地。
比如,军功爵位等级中最低级的“公士”,只须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获得田一顷,宅一处,仆人一名。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立了军功的人,土地就有额外的分封,这叫军工田。
所以,在嬴政看来,大秦子民,只是各家田地多与少的区别,而不可能百姓没有田地一说。
嬴政道:“自天下一统后,立有军功的将士达数十万,到了后期朕就是担心继续封赏土地,会使得土地不足,于是还为此发布新令,以俸禄代替土地分封,凡侯爵以下者,皆不再分封土地,以俸禄代之,名为岁俸。怎么百姓还会没有自耕土地?”
李阳苦笑:“陛下虽说是给天下百姓皆留了自耕地,但是……”
“有话便说,朕不会怪罪于你。”嬴政知道李阳肯定想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李阳点点头,这才道:“陛下难道忘了,在这十余年间,不断动用民力筑长城、修驰道、造阿房宫、建骊山墓等,征用劳力数百万人。以至于耕作生产所需的劳动力严重缺乏,因此出现了‘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之情景。”
听到这话,特别是听过了后面两千多年历史的嬴政,不由一阵尴尬,不过倒是没有怪罪李阳,而是不解道:“徭役虽重,但朕又没让他们上交自耕地!”
李阳无奈的叹了口气:“陛下虽然没有让他们上交土地,但是天下百姓,皆在服役,无人耕作,但依旧要上交田税,怎么办?”
嬴政愣住了,看向李阳,等着他的后话。
这时,李阳自说自答的道:“田中无栗,这田税须交,于是只得卖田换粮,一来交税,二来家中老弱妇儒生存之用。而能买得起田的,自然是那些有存粮的新贵们,以及那些土豪士族们了。所以,这十年间,秦国的土地就这样慢慢的全都流到了他们的手中。”
是的,秦国统一后,真正最要担心的,就是分封的新贵做大的问题。只不过,秦国短命,还没来得及发现这个问题,秦国就被秦二世给玩完了,因此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但是,如今因为李阳的出现,已经改变了秦国的局面,所以这个问题就免不了要摆到台面上来正式面对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听到这里,嬴政终于是恍然大悟,明白了问题的症结了。
因为在秦国,立了军功爵位者,是可以免服徭役的,所以在平民服徭役时,他们依旧可以忙事耕种,家有余粮。如此一来,当平民家因没有青壮劳力耕种,无以生存之时,只得将土地贱卖给这些新贵们和士族们。
这时,李阳接着道:“如今之秦国,上面国家穷,下面百姓苦,唯独中间那些新贵们和士族们富可敌国,一国之钱粮,尽握他们之手。此次百姓饥荒,国家无力振灾,而只靠百余家商人,便是解决了这天下的百万灾民,可见土豪士绅们之富有。如此这般下去,莫说兴盛强国,只须再来一次灾荒,百姓又将再度造反不可。陛下,这个问题已然十分严重,还须早做准备啊。”
这一下,嬴政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说句难听点的话,这可是有亡秦之危啊。
“此乃秦国历年政策实施下,造就的难疾,一时恐怕难以解决了。”嬴政沉吟了一句,然后道:“你可有办法?”
李阳道:“没有好办法,重症只有用猛药!”
“何猛药?”嬴政问道。
李阳铿锵有力道:“秦国要想兴盛,必先解决温饱,要想解决温饱,人人必须有田,所以秦国必须恢复土地旧制!”
李阳并没有危言耸听,秦国的土地兼并问题,已经严重防碍到了大秦帝国的发展,甚至威胁到大秦帝国的兴亡。
几十万的新贵阶层,在这十余年间,兼并了秦国大部分土地,举国上下,国穷民贫。
虽然田税国家照收,但是百姓食不果腹,一但像今年一样出现灾荒,国家收到的田税,还不够用于振济灾民。
长此下次,秦国就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便只能每年将国库的钱粮拿出来改善民生,解决百姓的温饱,结果就是国库空虚,任何事情都无力去做,如此国家积弱久了,估计匈奴都能把大秦给灭了。
另一条就是视天下百姓饥荒于不顾,他们若反,就武力镇压,可是这样秦国就亡的更快了。历史上的秦国,就是因为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秦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所以,秦国目前的百姓非常迫切的需要休养生息。
可是,秦国近两千万人,土地却掌握在几十万的新贵手中,就是给天下休养十年时间,天下百姓也依旧会是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的结果。
所以,唯有土地恢复旧制,重新国有,由朝廷重新分配,让天下百姓都有自耕地,大秦才有希望。
秦国与战国时期的其他国家不同,在秦国,平民是没有私有土地的。
没错,在秦国统一之前,土地是不允许买卖和世袭的。
秦国既按官爵等级分配田宅,而农民则予授田,是采取国家分配制度。
平民在成年的时候,官府会分配一定的田地,打仗时,都是军人,举国皆兵,不打仗时,就种田。
立功越多,分配的田越多,但这些田却是国有的,在这人死了以后,朝廷还要将田收回的。
将军王翦在乘征战前夕向秦王请求赐予土地,并希望秦王赐给他世袭土地的特权,却被秦王婉言拒绝了。所以,在统一前,秦国的土地,本来就是国有化,非私人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