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念自然不是以前那个柳念了。
但是文人有了修为,还是文人。
舞刀弄枪终归不是文人本色,风花雪月才是。
尤其是在血祭灵泉之后,文士儒生的诗词文章可以沟通天地灵力,更是备受灵域尊崇,身份高贵。
大承国甚至颁布法令,将凝聚文格的儒生尽数收归文心宫门庭,赋予清闲官位,有薪资俸禄。
而每日例行职责,除了研修经文诗词之外,便只管游园诗会,若能侥幸凝聚诗魂精粹,另有重赏。
重赏之下,大承文道自是长久昌盛,三天小文会,五天大文会,从开岁嫩枝抽芽,到冰月风雪绵城,会会相连。
期间偶有意外中断,文人骚客也多会群聚于烟柳画舫,或放荡形骸,或直抒胸臆,笔墨施展,其中佳作,更甚于文会。
……
时值四月。
虽是春末,明恩寺内却仍风光繁盛。
作为天都城内最受香火的庙宇,明恩寺的盛名不仅来自于虔诚香客们的口口相传,更是在于它所处的这座明允山。
明允山前迎帝都,承接大承气运笼罩,背靠漓水,又得先天水脉润养,本就是钟灵毓秀之地。
当年建寺之初,有包括前文心宫执教监在内的数位七境高手协助,引一道漓水支流进明允山,洗尽厚土浊气,又内置阵法机关,聚集灵气萦绕于此,蕴养至今已有两百余年,这才成就了明恩寺的尊崇地位。
同时,也造就了一处山水宜人、风光秀丽的世外桃源。
柳念带着流萤、画屏一路闲步走着。
三人中,流萤最是活泼愉悦,柳念望着只在记忆中存在的山色春景,也是惬意悠然,唯有画屏默不作声,一副心不在焉的神情。
柳念知道她心中所想,也不在意。
明恩寺的人很多,不仅是香客,更多的,还是文人儒生。
或三五成群,或聚集成堆,在花树下、草地间,折扇轻抚,吟诗作赋,执笔题写时,手中如握日月,口中颂念时,更是恣态昂扬,意气风发。
柳念静静看着,不禁想起未穿越时的那段时光。
那时传统文学院的几位好友,也时常举办些诗词相关的文会,虽然与会者寥寥,却并不妨碍大家对锦绣盛唐或是大宋风月的憧憬,如今机缘巧合,自己竟然穿越到这样一方世界,若是那些同学好友知道了,肯定是会羡慕的吧?
心中正是思绪万千,忽然,耳畔隐约一声诧异呼喊响起:
“柳世兄,你怎会在这里!”
柳念回过神来,循声望去,看到人群之中,一名十三四岁的圆脸少年正在朝着自己挥手。
这少年有些呆头呆脑的,一路快步走了过来,来到柳念身边时,略微有些喘息。
他伸手抚平了衣摆褶皱,先是文绉绉地行了礼,看到跟在柳念身后的流萤与画屏之后,又连忙施礼,打招呼道:“画屏姐,你也来了,还有流萤姑娘。”
画屏微微颔首,流萤却眨了眨眼,笑嘻嘻说道:“许少爷,你这些天是不是偷懒了?这才几步路的距离,就喘成这样,被大小姐看到,又要罚你不准吃饭了。”
云澜府的许大将军与柳念的老爹柳达业是战场袍泽,有过命的交情,两家关系自然十分亲密。
也正因为如此,虽说是有尊卑之别,但在没有外人的时候,也都开得起玩笑。
许落听到流萤的调侃,也不在意,只挠挠头,憨厚笑了笑,说:“姐姐看不到的,她在家中练剑。”
说完,他望着柳念,又满脸疑惑地问道:“柳世兄,柳伯伯不是说你身体欠恙,无法参加文会吗,为何又在这里出现?”
柳念愣了愣,下意识地问:“文会?什么文会。”
“就是昨日请帖所书的文会啊。”许落比划着解释。
听许落这么一说,柳念顿时就知道柳达业今日一早兴冲冲跑到清心苑是为了什么事了。
同时,也终于知道了柳达业当时手里拿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敢情这当爹的是怕儿子在文会上给自己丢人,所以先去摸摸底?
柳念不禁一阵无奈。
不过他也没背地里给自己的老爹脸上抹黑,便顺着许落的话,敷衍说道:“只是看到今天天色尚好,所以出来逛逛,并没打算参加什么文会。”
说着,又问许落:“你是一个人来的吗,你连命格都没凝聚,也来参加文会啊。”
说到最后,不由笑了起来。
许落又挠了挠头,不满道:“世兄你不也是昨天才刚刚凝聚命格?我今年十四岁,还有三年的时间才与世兄同岁呢,到时候若是没能凝聚命格,世兄才有资格嘲笑我。”
柳念脸上的笑容当即僵住,轮到流萤在一旁抿嘴偷笑了,画屏的嘴角也露出一抹浅淡的笑意。
只听许落又继续说道:“我是随沈世兄一起来的,不过我们也不是来参加文会的。沈世兄说,难得明恩寺在春末还有如此盛景,值得为之作画,因而在静园铺陈画布描绘丹青,我看得无聊,就跑出来了。”
柳念惊奇道:“玉阆兄也在这里?”
“就在静园呢,”许落点头,“算算时间,也该到了收笔的阶段了,柳世兄,我带你们去。”
许落口中的沈世兄,名为沈玉阆,乃是敬国公沈文谦家的嫡子。
自三百年前血祭灵泉之后,文脉兴盛,渐渐已能够与武道并驾齐驱,文道术法虽然在实战上略逊于武道,但胜在可以开智明心,修行比试时体态优雅,身姿飘逸,因此最受勋贵青睐。
但要说到文学素养,军方一些大老粗的子嗣,天生底蕴就差了些。
柳念的平庸是出了名的,哪怕如今凝聚了命格,也没多少人觉得他能在修行的道路上走多远。
云澜将军府的两位大少爷,已经在武修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至于小少爷许落,呆头呆脑的,虽然年纪尚小,却也基本上告别了文修这条路。
至于其他公侯将军的子嗣,大都走的也是熟悉的武修路子,少有能在文道一途上崭露头角的。
唯有敬国公府的沈玉阆,十一岁凝聚命格,十二岁分化文格,如今只堪堪十八岁,便已修至洗精伐髓的第三境,是盛名享誉天都城的青年才俊。
可以说,正是敬国公府的这位二公子,在这个文道昌盛的年代保全了武系的脸面,同时护着军方其他几个臭鱼烂虾,不至于受文官一脉奚落。
脑海中略微回忆着关于沈玉阆的种种信息,柳念跟在许落身后闲庭信步走着。
春光正是明媚,微风徐来,吹得夭夭桃枝摇曳,桃花翻飞。
静园位于明恩寺东南角。
虽然位置偏僻,但底下正是漓水支脉流经之地,院中草木受到漓水滋润,分外明艳动人。
故而钟情于画道的沈玉阆,时常会前往此处描摹四时景色,连带着柳念、许落等人也成了静园常客。
虽然没有沈玉阆那样的闲情逸致,但春摘桃花夏捉萤火,秋拾枯叶冬踩皓雪,也能消磨一段快乐的时光。
记忆中的画面,如今真正来看,又别有一番以前未曾体会的景色,柳念静静走着,目光绕过草地间的景观石,不觉间,静园花窗雕镂的围墙已近在眼前。
然而与平常清净的状况不同,此时的静园却少见的有些嘈杂的声响传出。
柳念下意识停住脚步,忽然觉察到有一丝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