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1 / 1)

第4节

刘渊经常诵读项羽的《垓下歌》,然后在自己洛阳府邸的书房里沉思。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在项羽的一生中,不乏所向披靡、勇冠三军的神奇故事。而刘渊直到今天,人生已经好几十年过去了,还是一事无成啊。尽管,项羽后来陷入四面楚歌的惨败境地,也无法保护他的爱妃虞姬,但项羽的不一般正在于这里。项羽不肯过江东,从容赴死的壮举,让刘渊感慨万千。

力拔山兮气盖世!回首过往,刘渊觉得自己虚度岁月,不由得有一些自责。兴亡盛衰之间,需要的是机会,时不再来。

时不利兮骓不逝。时机于我不利,战事于我不顺,千里马也跑不起来了。此刻,一种英雄末路的感慨油然而生,让刘渊倍感苍凉。

骓不逝兮可奈何。项羽的失败,不仅仅是军事意义上的失败,更多的是政治谋略上的失败。在强劲而奸诈的对手面前,项羽过于坦率、天真。死到临头,一切都晚了。

虞兮虞兮奈若何。过往众望所归、叱咤风云的统帅风采,已经不在。眼见得强弩之末,无计可施,而且连自己的爱妃也不能保护,这是何等的屈辱啊!从江东率数十万大军起事,所向无敌,威震天下,如今,兵败如山倒,到最后只剩二十八骑相随。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只剩死路一条了。

刘渊常常与孩子们谈起项羽的失败教训。当然,他也经常给孩子们讲述匈奴族人的历史。

比如,他会讲最早的单于是住在鄂尔浑河上游的山区。鄂尔浑河上游在什么地方呢?他又给孩子们介绍。左贤王(原则上是单于的继承人)住在东面,在克鲁伦高地。右贤王住在西面,处于杭爱山区。还有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然后是千夫长、百夫长,十夫长。这个游牧民族,在行进时被组织得像一支军队。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遴选精锐,每个士兵配备三匹军马,用千里奔袭的战术,发动闪击战。

霍去病获得大胜。

匈奴浑邪王认输,呈献河西走廊的广袤领土给大汉。

汉武帝将收降的匈奴四万多人,都迁至河套地区。

而刘渊从小就生活在新兴县,并不记得祖上是从何处迁徙过来的。刘渊至今都能记得母亲呼延氏给他唱: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呼延氏的个头很高大,刘渊长得很像母亲。刘渊记得母亲经常给他讲述先祖冒顿的征战史。父亲刘豹后来成为驻扎离石的左贤王,叔祖刘宣则是右贤王。

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东汉光武帝时期,匈奴贵族比因不满蒲奴单于继位,随即率南匈奴八部四五万人宣布独立,自立为单于。他派遣使节至汉都洛阳,向东汉王朝奉藩称臣。从此,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各自为王。单于比即为南匈奴的第一个单于。

东汉建武二十六年冬,南匈奴与北匈奴作战失败,光武帝下诏南匈奴单于比率部将王庭继续向内徙居到西河美稷一带(在今山西省西北、内蒙古南部)。单于比又将南匈奴的各部屯居在汉朝北部,也就是今天内蒙古、晋、陕、甘一带。南匈奴就这样成为了汉帝国的守戍边疆者和编户齐民。

匈奴族与北方汉族错居通婚。匈奴单于还派贵族子弟到汉都洛阳学习汉文化。南匈奴自南下归属汉朝,便不断被汉族和汉文化同化。

南匈奴共有屠各、鲜支、寇头、乌谭、赤勒、捍蛭、黑狼、赤沙、郁鞞、萎莎、秃童、勃蔑、羌渠、贺赖、钟跂、大楼、雍屈、真树、力羯等十九个小部落。南匈奴后来接纳了衰落的北匈奴部分降众,史称:党众最盛,领户三万四千,口二十三万六千三百,胜兵五万一百七十。

东汉永和五年,南匈奴发生了内乱。

汉朝为了避免这些人众的扰掠,乃将西河、上郡、朔方等郡治南移。就是那个时候,刘渊祖上随大多数族人集中到并州中部的汾水流域一带,成为汉化的农牧业混合的所属地居民。

曹操统一北方后,将匈奴三万多个部落分为左、右、南、北、中五部,每部设有部帅,直属中央政府。

当时在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一带的南匈奴单于,即刘渊祖父。刘渊祖父于扶罗,在汉末率兵助汉镇压黄巾起义。从此,他留居中原,自立为单于,乘董卓之乱而攻掠并州、河东等郡,后屯驻于河内郡。于扶罗死后,其弟呼厨泉立为单于。于扶罗认为自己祖上多次跟汉朝和亲,是汉朝的亲戚,于是改用汉朝皇帝的刘姓。

刘渊小时候,就和别的族人家孩子不太一样,天生有一种贵族气。无论是玩弓箭,还是练骑马,他都处于领先的位置。他只要往那里一站,就有号召力。刘渊身边总是围满了年轻人。

父亲刘豹很重视儿子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母亲呼延氏则在他五六岁时就请私塾先生教他《诗经》《孙子兵法》等书。刘渊十五六的年纪,就到洛阳,在崔游办的书院里研读四书五经。

曹操立于扶罗的儿子刘豹为左部帅,单于名位撤销。刘姓成为匈奴最显贵的姓氏。

最新小说: 雄兵连之龙人文明 这个世子有点皮 和平精英之最强苟王 我真的没有看攻略 西游:开局化身大威天龙 天运龙婿 盗墓开局挖出宇智波斑 我开外挂卖锅盔 洪荒之我是姜子牙 我真不是恶魔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