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司马颖的队伍败退的这么快,让刘渊也没有想到。那年的夏天还没有结束,但司马颖的队伍败局已定。刘渊有时候也特别相信命运,司马颖以往可不是这个样子。人生看来就是该着谁倒霉,躲都躲不了,不该着谁倒霉,就是劈头盖脸打过来,都能安然无恙地躲开来。
刘渊的队伍壮大得很快,除了离石之外,还在云顶山设置了好几个大型的营地。另外,云顶山跑马墕,已经成为骑兵训练的最主要场所了。刘渊称得上是兵多将广了。各路英雄好汉之所以能够投奔到刘渊门下,皆因为早年左部帅刘豹手里形成的威望,当然刘渊的威风八面也是早有耳闻了。
匈奴贵族身份的号召力,让刘渊既有几分欣慰,又感到很多压力。刘渊站在离石的大营外面,看到一面金黄色的旗幡上抒写着红色的一个隶体大字:刘。除了刘渊的大营外,其他各营的旗杆上也飘着“刘”字旗。
为了名正言顺,叔祖刘宣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刘渊初先有点不以为然,人总不能躺在老人的身上吃一辈子吧?刘宣大张旗鼓地宣扬当年左部帅刘豹的遗嘱,声称匈奴族人的未来前途必将诞生在其子刘渊手中。刘渊有些诚惶诚恐,因为根据当时的说法,刘豹根本没有来得及留下遗嘱,就撒手人寰了。现在,叔祖刘宣刻意强调遗嘱之类的东西,无非是强调刘渊起事的合法性而已。
刘宣为了公开与洛阳朝廷叫板,还策划了一个寻找惠帝私生子的行动。刘宣固执地认为,起事的正当性还得体现在另立惠帝私生子为王,以惠帝被别的藩王绑架为由。队伍可以把这个私生子带上,也就有了攻打洛阳的道德基础。要得到天下人心,必须忍辱负重才能取得成功。这当然是刘渊的叔祖刘宣为起事寻求正当性的行动。刘宣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个八岁多一点的小屁孩。小屁孩只会上山砍柴打猪草,一副可爱的傻模样。
刘宣上前问这个小屁孩:“愿意跟我们走吗?”小屁孩吓坏了,头摇得像拨浪鼓。不去也不行,刘宣已经提前给小屁孩的父母塞了足够的银子。小屁孩被两个兵士带了回来。他东张西望,一见刘渊从乌龙驹上跳了下来,一脸凶相地向他走来,就哇哇大哭。刘渊觉得叔祖简直是胡闹。小屁孩以为要把他杀了当祭品,就在地下滚来滚去地哭。
刘渊把刘宣拉到一边,问:“这是怎么回事情啊?叔祖啊,这孩子连洛阳在哪里都不晓得,怎么会是皇帝的私生子呢?再说复兴祖业的希望怎么能用这样的小孩来担当呢?这简直是一个儿戏!”
小屁孩后来不哭了,趁人不注意,打了几个滚,就钻到不远处一人多高的蒿草里不见了。刘宣这一下着急了,大喊:“来人哪,给我追!”
刘渊想阻拦,但看到刘宣一副着急上火的样子也就没有再反对。毕竟,叔祖是为了自己在这个时候顺利掌控局势啊。
小屁孩在蒿草里藏了一会儿,害怕被抓住,就拔腿向山崖上飞跑。
刘宣爬了几步山,就气喘吁吁了。人毕竟七十多了,岁数不饶人啊。刘宣指挥着小溜子等几个年轻兵士向山崖上冲了上去。
山崖上有棵歪脖子老松树,小屁孩三下两下就蹿了上去。小溜子站在下面威胁他赶紧下来,只是小屁孩根本不听。
小溜子在手心里吐一口吐沫,然后也向松树上爬。小屁孩站到歪脖子树的枝桠上,掏出小**,哧溜溜地尿到了小溜子的头顶上。小溜子起先以为下雨了,还说:“看你小屁孩在树上呆一辈子吧。”
当小溜子发现是小屁孩的尿时,气急败坏,拔出背后的一把鬼头刀就要砍树。
刘宣说:“小溜子你干啥啊?松树倒下来,把小孩摔坏,我可饶不了你。”
小溜子这才作罢。硬的不成,就来软的。小溜子只好说:“只要你下来,就送你一副好弹弓,打鸟百发百中。”
小屁孩半信半疑,但刘宣也发话了:“你只要下来,不仅可以满足你的所有愿望,还能给你的爹娘更多的好处。”终于,他们好说歹说,连骗带吓,把这个孩子从松树上哄了下来。
刘宣不吭一声,只是过了很长时间,才对刘渊说:“大单于啊,其实人生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一个儿戏,你以为呢?”说着,刘宣就安排小屁孩的登基仪式去了。虽然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但还是感觉到一种成就感。
就是这个穿开裆裤吊着小**的八岁小屁孩,竟然也颇具王者风范,朝拜者甚多。兵不厌诈,这个消息被故意抖落到洛阳朝堂之上,把几个西晋王爷气得差点背过气去。司马颖甚至想立马杀了这个无能的惠帝取而代之,但又怕冒天下之大不韪,引起天下更大的混乱。